過去我們一直被鼓勵要運動,許多研究也支持我們,告訴我們運動的好處。在中部芬蘭,不論是十五度或是二十度(零下),都可以看到六歲到六十六歲的人在戶外從事身體活動。而在台灣,根據衛福部統計,國人十大死因中,有八項就跟缺乏身體活動有關。但是,近期研究顯示,健康的程度可能跟你運動以外的行為有著更大的關係 (20 January 2015, Vol 162, No. 2,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)。
你可能聽過運動333(每週運動三次,每次三十分鐘,每次心跳最大達到一百三十下),這是一個普遍推廣運動的標準。我的朋友大江,每週按時依照運動333原則照表操課。他坐了辦公室一天後,開車去健身房,伸展筋骨,訓練心肺,增強肌力。接著他盥洗整理,開車回家,先坐在沙發上看個電視,然後到書房坐著繼續在網路上社交、瀏覽,時間一晃三個小時,準備上床睡覺,結束這一天。
"Sitting is the new smoking."
你也發現了嗎?除了運動之外,我們跟大江一樣花很多時間坐著。坐式生活(Sedentary lifestyle)對我們的威脅,已造成每年世界上五百萬人英年早逝-這是每分鐘近十人的速率,而且還不包括臥病在床的人。
運動絕對是有益身心的活動,事實上,越多的運動可以抵銷越多久坐帶來的劣處。但對於多數坐式生活的人而言,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「少坐多站,多走動」的動態生活習慣。
現在就站起來,伸展、走動,增加血液含氧量,讓你工作更有效率。你不妨可以制定出適合自己的節奏,例如每工作二十五分鐘,站起來三分鐘整理桌面,接著走動兩分鐘再回到桌子。當你養成了動態生活習慣,再搭配有效的運動計劃,你的健康儲蓄就會不斷增加,累積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後的健康資產。健康,是年長者的唯一貨幣。